免费获取翻译报价

158352082@qq.com 0771-3815600、18076334775


长征期间 奉化这位老革命为毛泽东和斯诺当翻译

更新日期:2016/10/20

人物介绍

   吴亮平,汉族,1908年7月生,浙江奉化人,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是五卅运动期间上海学联总务部部长;他是国内首位完整翻译《反杜林论》的人;他是红色政权经济部门第一代负责人;长征期间,他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地方工作部部长、第三军团宣传部部长;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毛泽东,他担任翻译,向世界揭示了真实的长征壮举。

年久失修的吴亮平故居

   奉化市莼湖镇吴家埠村,这个位于象山湾北岸的小村子里,有间不起眼的两层木质老屋。斑驳的青瓦,老旧的木梁,村里人都知道,就在这间屋子里曾走出过一位老革命,著名的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翻译家,他就是被毛泽东评价“其功不下于大禹治水”的吴亮平。

   昨天,记者前往奉化市莼湖镇,去听他的族人讲诉这位经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先辈吴亮平的故事。

   □通讯员吴余 记者方磊文/摄

   12岁走出家门,开启他的“长征路”

   在莼湖镇舍辋村,记者见到了66岁的吴邦荣,他是吴亮平的堂侄,从1979年开始,他曾多次赶到北京探访堂伯。

   在吴邦荣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吴家埠村,据他介绍,吴亮平的老宅就在村子里,至今还保留着。

   村子里有多条街,吴亮平家的房子坐落于下街,穿过一条长满青苔的石子小道,可以看见一排两层木质楼房,一排六间,门口停放着一辆电动三轮车,两堆木柴架在一边,由于年久失修,房子显得十分破旧。

   吴邦荣告诉记者,老屋有一间房用于出租,吴亮平父亲去世后,房子就被村里拿去使用,之后在他的争取下这才回到了吴家人手里,在他的照料下,房子勉强保存下来。

   九十多年前,当时才12岁的吴亮平就是从这里走出大山,去往上海南洋中学求学,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接触进步思想。正是因为这间老屋的保存,村民们只要谈论起长征,总会骄傲地和吴家埠村拉上关系,谁都知道这间老屋曾走出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

   长征中,毛泽东把他的译作带身边

   解放后出生的吴邦荣对于这位堂伯了解不深,也仅仅是从上一辈人口中零零散散听了些故事。

   1929年,吴亮平从苏联回到上海,在党中央宣传部主编《环球》周刊。次年他克服重重困难,在德文原版本的基础上,参照俄、英、日等几种文字的版本,在艰苦的环境中,仅用三个月时间翻译了《反杜林论》,首次把这部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的重要著作介绍给中国人民,使这部不朽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从此扎根于中国,之后的日子里,他又对这部书作了四次修订。

   1931年,毛泽东率领红军打下福建时,从战利品中发现了吴亮平翻译的《反杜林论》,就一直带在身边认真学习研究。1932年11月,时年24岁的吴亮平第一次在瑞金见到了毛泽东,关于二人的相识,在《吴亮平传》里是这样描述的:

   “毛泽东看了看我就说:‘你是吴亮平,《反杜林论》不就是你翻译的吗?’我说,是。他说;‘这本书我看过好几遍了。今天碰到你,很高兴。’”

   《反杜林论》中的理论问题,成为此后两人多次研讨的话题之一。毛泽东高兴地称赞他“功盖群儒,其功劳不下于大禹治水”。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中,毛主席丢弃了不少衣物,但《反杜林论》等马列哲学著作一直带在身边。

   斯诺采访毛泽东,他担任翻译

   “我听人说伯父是奉化市唯一走过长征的人,这是我们吴家人的骄傲!”满脸自豪的吴邦荣还听人说,堂伯吴亮平在长征期间还做过毛泽东的翻译。

   吴亮平曾担任的是毛泽东和美国记者斯诺二人的翻译,1936年5月,美国记者斯诺来到陕甘宁根据地,毛泽东和这个美国记者在陕北保安窑洞曾进行过十几个晚上的长谈,经常从晚上九点谈至次日凌晨两点,当年一直陪同担任翻译的就是吴亮平。

   在吴亮平帮助下,斯诺一口气记了两万多字,后以《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为名作为第4章收入《西行漫记》,这是世界上唯一的由毛泽东口述的个人自传,至今仍在西方以各种形式出版流行。斯诺的惊世之作《西行漫记》,第一次向世界揭示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人间壮举,并使整整一代中国人首次读到长征的英雄事迹。

   在吴亮平的帮助下,斯诺从毛泽东那里采访到毛泽东自己的生平以及中共领导人的许多事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以及中国未来方向的预测等。在延安,吴亮平也是斯诺生活上的亲密朋友。他带着斯诺深入一线采访,近距离接触红军战士的生活。

   解放后延续长征精神,生活简朴

   吴邦荣说,解放后伯父曾回家看过一次,但那时他还未出生,此后在奉化的吴家人和吴亮平几乎没有联系。

   1979年,当时28岁的吴邦荣独自前往北京,见到了那位素未谋面的伯父。

   “那次去北京其实是找他借房子的,我们家兄弟三人分家后房子不够住,刚好伯父家的老屋一直空着,但一直被村里在使用,我就想着去北京问他能不能借用一间屋子给我居住。”吴邦荣告诉记者,虽然是堂伯,他可是从来没有见过,虽然兜里揣着父亲写的介绍信还有照片,但一路上十分忐忑,“人家是中央干部,我就是一个农民,虽然是远方亲戚,但万一不认我,或者记不起我父亲了怎么办。”

   当时吴亮平在中央党校担任顾问,看了吴邦荣的介绍信和父亲照片后,吴亮平说了一句话,顿时让他悬在半空的心落定了,“他说‘多年不见,也老了。’这句话瞬间把我们关系拉近了,之后我就在他家住了十多天。”

   吴邦荣说堂伯有三女一子,一家人吃住十分朴素,每顿饭几乎都是白粥和馒头,“粥很稀,菜也很简单。”考虑到吴邦荣吃不惯面食,细心的吴亮平还嘱咐妻子单独给他煮白米饭,吴邦荣说,吴亮平的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是继承延续了长征俭朴的精神作风。

   对于老家,吴亮平还是时常挂念,他不止一次询问吴邦荣家里的情况,“伯父经常问我家里学校、电灯都有吗,合作社怎么样,收入多少。”吴邦荣说。

   临走时,吴亮平写了信托吴邦荣交给吴家埠村委会,同意吴邦荣借用老屋一间,同时也同意村委会使用他家老屋,但要求对老房子进行保护修理。

   族人希望修缮故居,延续长征精神

   三年后,也就是1982年,吴邦荣又一次前往北京,这一回他想通过这位在中央任干部的堂伯找个工作,刚表明来意就被吴亮平一口回绝。

   “他对我说想要工作就得靠自己努力,走他这条捷径行不通。”当时吴邦荣心里自然有些不痛快,但随后一打听,吴亮平自己的子女都没有沾到父亲一点光,“连他儿子还在部队当兵,我就觉得很羞愧,真佩服伯父的为人。”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吴亮平早已逝世,但每次回想起与老人的交谈,吴邦荣不禁感慨伯父的高尚品德,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吴亮平故居修缮,作为一处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老人的故事向后人传递下去。

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2016/kuaixun_1020/7723987.html




返回目录

找南宁翻译公司,首选荷韵翻译公司!

荷韵南宁翻译公司专业提供:口译、笔译、同声传译、证件翻译、论文翻译、法律翻译等服务。
质量成就品牌 信誉创造价值 全国客服专线:0771-3815600 E-mail:158352082@qq.com
版权所有:南宁荷韵翻译有限公司


链接: 百度 友链联系QQ:821947346 桂ICP备17006404号-1

 
广西纸袋厂桂林工作服广西瑞海工程机械幼儿杂志桂林企业制服广西实木门南宁大港口南宁grc构件南宁活动策划广西土工布